勘查技术工程02级校友张金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真人线上娱乐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全国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地科院勘查技术与工程2002级、矿产普查与勘探2006级硕士校友张金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张金友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页岩油研究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页岩油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作为深耕油气勘探领域16年的高级工程师,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其主导的陆相页岩油勘探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从致密砂岩到纳米孔隙,张金友以“三超精神”闯过一道道技术天堑。2012年,面对大庆油田储量接续危机,他主动承担首个致密油攻关项目,在齐家-古龙地区千米深的地下,带领团队鏖战1000余个日夜,分析数万组数据,最终提交1亿吨以上可采储量,为大庆油田开辟出全新资源阵地。2018年,他毅然挺进陆相页岩油“无人区”,面对国际公认的“高黏土含量页岩无经济价值”论断,带领团队对473米岩芯开展厘米级精细描述——这意味着对每厘米岩芯的岩性、孔隙、裂缝进行精确记录,累计完成4.73万次观测,仅岩芯记录卡便堆叠半米多高。为破解纳米级油藏之谜,他背着岩样辗转全国实验室,在电子显微镜下反复比对,终于从仅头发丝直径1/500的孔隙中捕获油流踪迹,颠覆传统成藏理论。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际,张金友大年初三便返岗攻坚,在不足6平方米的办公室支起折叠床,连续奋战164天。通过百万次数据验证,他创新建立陆相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在黏土含量高达45%的古龙页岩层部署首口水平井。钻探期间,他驻守荒野井场,顶着零下30℃严寒开展岩芯即时分析。当第164天钻头穿透目标层时,黑金色的油流从千米地下喷涌而出,单井日产达30吨,标志着我国陆相页岩油实现从“0”到“1”的历史跨越。这项战略突破推动资源评价超百亿吨,支撑建成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被业界誉为“新时代的松基三井发现”,为大庆油田3000万吨稳产筑牢根基,更使我国陆相页岩油开发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从实验室显微镜到荒野钻井平台,张金友以"向科研深地谋突破"的执着,将大庆精神融入科技创新血脉。他带领团队提交的十余亿吨预测地质储量,开创了中国实现我国陆相高黏土含量页岩油重大突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能源强心剂”。作为西南石油大学杰出校友,他以“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实践,在祖国黑土地上书写了新时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美篇章。2025年4月,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页岩油研究院副院长张金友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此前,他已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及大庆油田新时代“铁人式标兵”等殊荣。作为西南石油大学2002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2006级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校友,张金友以16年科研攻坚,在陆相页岩油领域实现了堪比“松基三井发现”的战略突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新能源动力。
在陆相页岩油勘探这一世界级难题面前,张金友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理论桎梏。针对国际公认的“高黏土含量页岩无经济价值”论断,他通过对8000余米岩心的系统描述、10万余块样品的实验分析、数百万组数据的建模推演,创新建立陆相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体系,首次在黏土含量达45%的古龙页岩层实现单井日产油30吨的工业突破。其主导的纳米级孔隙勘探技术,从仅头发丝五百分之一大小的微观空间捕获油流,推动我国陆相泥纹型页岩油资源量突破百亿吨,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这一历史性突破直接支撑大庆油田建成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落实3000万吨原油稳产资源基础,被业界评价为“新时代的松基三井时刻”。
从西南石油大学到松辽盆地勘探一线,张金友秉承"向地球深部要资源"的信念,带领团队提交的十余亿吨预测地质储量,不仅开创中国陆相页岩油商业开发先河,更在全球能源博弈中赢得战略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作为地科院杰出校友,他的故事将鼓舞更多的地科学子,刻苦学习、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奉献青春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