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线上娱乐

图片

中海油国际公司乌干达分公司高工Ritah Nasaazi应邀来院开展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3日      作者:李青洋、卢浩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2025年6月19日,中海油国际公司乌干达分公司Ritah Nasaazi (教授级高工)受基础地质教研室唐洪明教授邀请莅临我院作学术报告,并于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明辨楼D402开展《Challenges and Reflections in Kingfisher Project》专题讲座。地科院唐洪明教授、卢浩老师、学院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与此次讲座。

Ritah Nasaazi工程师全面解析了位于Lake Albert盆地的战略项目。该项目覆盖33.8平方公里含油面积,蕴藏5.7亿桶地质储量,目前正通过31口开发井(19口生产井、9口注入井及3口后期转注井)实现高效开发。她特别强调,在10公里×2公里的Bulnuka平原上,四座现代化井场(PAD1-PAD4A)如同精密齿轮协同运转,其中KF-N区的3口大位移井创下7401米测深纪录,水平位移最高达6672米。

“我们正见证中国技术在东非的深度落地,” Ritah Nasaazi指着工程进度图介绍,“KF引进了平台平移技术,四大EPC模块同步推进:井场基建完成93%,处理设施达88.13%,46公里外输管道及高压电缆铺设完成93.6%。”画面中,LR8000型自动化钻机的钢铁臂架在艾伯特湖畔展开,这款8000米级智能钻机配备“一键操控”管道处理系统和动态安全控制系统,其特有的降噪技术使井场噪声控制达到居住区标准。目前14口井已完钻,117535米总进尺相当于地心到地表距离的十分之一。

针对师生关注的湖相地层开发难点,Ritah Nasaazi展示了KF油田二期规划——位于Kaiso-Tonya区域的油田将通过10口暂停井的激活实现接续开发。唐洪明教授就高压电缆穿越湿地生态保护方案与工程师展开探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杨桃在会后感言:“从蒙巴萨港运抵的LR8000智能钻机,不仅是国产高端装备出海的缩影,更是‘一带一路’共商共建的实体注解。当我们在课堂讨论Lake Albert盆地的成岩作用时,乌干达同事已在用中国方案解决卡钻难题——这种产学研用跨国联动的模式,正是新时代能源人的奋斗坐标。”

本次披露的工程细节显示,中国团队通过标准化预制(供应基地完成98%)与生态敏感区施工技术创新(取水站采用模块化建造),更快的推动了项目的进度,为2025年中东非原油管道(EACOP)投运奠定坚实基础。(图/文 卢浩、李青洋)


学术报告现场


部分参会成员合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