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龙门硐地质实习记:触摸时光的岩层
晨雾裹挟着潮湿的气息在山间弥漫,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实习老师们已握着地质罗盘,站在预先标记的观测点前等候。出发时,细密的雨丝斜斜飘落,宛如大自然为山路铺上一层无形的润滑膜,本就崎岖的山道变得泥泞不堪。碎石在鞋底打滑,每一步都似踩在抹了油的滑石上,让人不得不紧绷神经,小心翼翼挪动脚步。刚踏入山中,眼前景象令人倒吸凉气——所谓的“路”,不过是布满尖锐碎石、荆棘肆意生长的陡坡,藤蔓缠绕着岩石,仿佛在无声地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草尖上的露珠还折射着微弱的晨光,我们乘坐的大巴便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坑洼,车身剧烈摇晃,同学们的背包在头顶的行李架上发出碰撞声。透过车窗,远处灰黑色的山体逐渐清晰,它们连绵起伏,宛如大地凝固的脉搏,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朱老师指着远方介绍,那便是此行的“主角”——玄武岩,它沉默伫立亿万年,承载着无数地质变迁的秘密,引得众人满心期待。
行进途中,在一处岩壁前驻足。手指轻轻抚过岩层表面,指着其中倾斜的背斜结构,声音里带着几分兴奋:“来,大家测测这个产状。”同学们立刻围拢过去,手中的地质罗盘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可岩壁另一侧延伸进幽暗的丛林深处,灌木丛生,藤蔓低垂,行走极为不便。朱老师环顾四周,决定选派两名同学深入探索。摇晃的碎石在脚下发出簌簌声响,仿佛随时会崩塌;幽暗的溶洞深不见底,洞口萦绕着神秘气息;岩壁缝隙中,奇形怪状的蜘蛛结着巨大的网,蛛丝在风中轻轻颤动。这一切令不少同学望而却步,但我与同组的赵宏鑫对视一眼,毅然握紧罗盘,拨开荆棘,踏入那片未知区域。潮湿的泥土在脚下凹陷,灌木枝条划过手臂留下细微的刺痛,我们相互搀扶,终于完成了测量任务。
另一天,我们再次踏上崎岖山道,来到一处特殊之地。这里的岩石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层层叠叠的玄武岩断面,纹理清晰如年轮,记载着远古火山喷发时的磅礴气势。滚烫的岩浆从地心奔涌而出,在地表肆意流淌,遇冷凝固,将那段炽热的岁月永远定格。而嵌入其中的石灰岩,表面布满细小的孔洞,像是被海水反复冲刷的痕迹,无声诉说着曾经汪洋大海的故事 。当我挥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瞬间,清脆的声响回荡在山谷间,飞溅的石屑仿佛是从远古飘来的记忆碎片,那一刻,仿佛真的叩响了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
踏上返程的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与车轮碾过碎石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手中的罗盘还残留着阳光的温度,表面的刻度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短暂的实习经历,却让我对地质知识有了远超书本的深刻理解。那些曾经抽象的地质术语,只有与脚下真实的岩石相对应,与每一次测量的艰辛、每一次发现的惊喜相连,才真正让人领悟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在峨眉山龙门硐的这片土地上,我触摸到了时光的岩层,也触摸到了地质科学的魅力与奥秘。
(图/文 陈一飞/谢贞成 侯恩浩 )
【关闭】